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的后起企業除了憑借自己有形資源優勢以外,憑借著一系列的營銷理念的創新突破了其它原有企業的市場堡壘,占據著一席之位并不斷在擴大著自己的市場份額。
這些后起企業的快速殺入,有可能導致以下幾種情況的出現:
1、原來企業的市場不斷萎縮,被后起之企業所替代;
2、原有企業運用一系列的手段將之起之企業并購或驅逐出市場;
3、兩者各占半壁江山,大動干戈大傷元氣并成為瘦狗企業;
4、雙方因動武過度而無精力面對市場最終雙方退出市場。
為了破解這些營銷的難題,許多的營銷新理念也相繼問市并在企業里開始運用,比如品牌戰略、整合營銷、定位差異化、渠道建設,細分市場等。
企業在營銷花費這么大的精力無一不是為了企業的更好、更長的生存下去,占據更大、更多的市場份額。在一些新的營銷理念里面曾提出過以顧客的滿意與忠誠度為標志顧客的需求為導向來追求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的營銷新理念。
然而隨著企業同行的不斷增多和競爭的加劇,顧客所面對的產品是眼花繚亂,相應的顧客忠誠度也只是相對來說,并沒有一個絕對而言,這些企業不斷增多也相應產生了市場產品供大于求的局面,越是這樣企業間越是激烈。企業要想生存下來必須要有雄厚的資金才能得以長久的持續發展。但這種持續的發展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做一時的生意,而是養活自己長久的生意。一個新的企業如果想要長期發展就如同一個人的養兒育女一般。因為在我個人的感覺中現在因市場的發展,生意場中的生意不再是做出來的,而是養出來的。
做為一個新的企業如果從做為一個人的角度來說,如同一個新生的嬰兒,跟本沒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缺乏很多的營養,需要我們進行合理的飲食安排,和一定的身體鍛煉,還要有一定的知識教育。經過一段時間長大成人后,才有很健壯的體魄、敏銳的思路、具備一定的抗風寒、抵疾病的免疫能力。得以長久的生存下來。新生的企業要經過很多行業的知識的和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培訓,不斷去培養客戶的忠誠度,讓顧客不斷了解企業,讓企業了解顧客。
要養企業不只是養自身,也要養自己的客戶,只有這樣才能有可能養出自己的市場!養出自己的市場,才有自己的客房,有了自己的客戶也相應有了自身的優勢,有了自己的優勢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 無論你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無論你愿意還是不愿意,企業早已將你作為目標人群拖你入局。
沒有人躲得過,就像你不可能躲過呼吸空氣一樣!
只要你消費,只要你掏錢,不論你購買什么,你實質上已在這場財富爭奪戰中被呼來喚去,你就一直置身這場軟戰爭之中,直到你的生命不再消費。
在這場軟戰爭中,中國企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無與倫比的挑戰
市場是最壞的老師,還沒上課就考試了!
無論是強一些的企業,還是弱一些的企業,同樣毫無選擇的被卷入這軟戰爭,都沒有任何退路地必須參與競爭,參與到這場軟戰爭之中來。在這場軟戰爭中,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要么成長起來,要么被淘汰出局。
在競爭中,不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已不復存在:“天府”可樂不再可樂;“旭日升”不再東升;“孔雀”電視不再開屏;“燕舞”音響已經偃旗息鼓;天津“飛鴿”不再展翅高飛;上海“永久”也不再長久;“樂百氏”已改嫁外人……
正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中國1600多家具有悠久傳統歷史的“中華老字號”,70%已衰落,20%經營慘淡……
美國人為什么厲害?因為他們有一些強大的品牌;
日本人為什么厲害?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品牌。
中國認為什么不厲害?因為我們缺少強大的品牌。中國企業的營銷做得不好。
“只滿足于加工廠的民族,是不會受人尊敬的”。
在慘烈的競爭和極其有限的資源情況下,海爾、聯想、華為、伊利等少數中國企業的成長多少給我們中國人臉上還留了點面子!
但這遠遠不夠,相對于全世界成長性最快的市場,相對于全世界人口最龐大的國家,相對于號稱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民族,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我們失敗得太多,成功得太少。我們沒有資格去尋找理由懈怠自己。
中國企業和中國人必須在這場規模宏大、永無止境的、殘酷的軟戰爭中堅韌起來、成長起來、快速變被動為主動。
無論您拿到的牌多么糟糕,基于現實基礎上的解決方案一定存在。
只要我們掌握不對稱競爭的三大策略,我們就能找到中國企業成長的力量。
這就是:切割營銷策略——將對手逼向一側;優先速度原則——用“大旗模式”克制“方陣模式”;聚焦運作策略——實現穩固垂直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