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建交通四川公司黨委推進惠民工程建設,要求在建項目工程在施工時要處處想著人民群眾的福祉,把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產能帶來什么、能為人民群眾守護什么當著企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讓企業的每一項建設成果,都朝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標去做。特別是在重慶市軌道交通九號線一期工程六標段,群眾親切地把這里稱為“便民路”。

圖為中建交通四川公司志愿者在為孤寡老人發放防疫用品等。
少挖一段路 方便群眾一大片
重慶市軌道交通九號線一期工程六標段起于沙坪壩區高灘巖,向東經小龍坎,跨越嘉陵江進入江北區,經江北城進入渝北區到達終點興科大道。經行范圍下穿市政道橋、房屋建筑、人防洞室、松散回填區。項目整體凸顯穿城、越江、穿山的復雜特點。建成后對緩解重慶市城區交通壓力、改善城區公共交通狀況、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及沿線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是重慶市造福于民的重大民生工程,項目政治及社會效益顯著。
中建交通四川公司施工的六標段主要分布在江北區觀音橋金融商業區,最大限度地囊括了沿線經濟交融點。特別是該標段為兩站一區間暗挖鉆爆工程,對周邊居民區、地面交通的影響較大。四川公司項目管理團隊積極探索、主動出擊,全面梳理初步設計圖紙,并通過實地踏勘發現三大難題,也關系到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首先是李家坪站車站位于城市主干道正下方,覆巖最淺埋深僅5m,施工過程中易發生冒頂、坍塌等現象,對居民的生活和居住造成了危害;其次是李家坪站至李螞區間設置兩座施工通道,施工過程不利于管理,并且通道長、效率低、進度慢,兩個通道如果把路面全部挖開的話,對市民的出行十分不利;螞蝗梁站施工通道進口周邊還分布了5個社區,施工過程中無法避免有擾民問題。
針對三大難題,項目團隊會同設計單位提出了將李家坪站線路高程下調6米,增大了車站的埋深,在保證了施工安全的同時也極大的降低了可能給周邊居民帶來的居住風險;二是改變臨時通道個數,將李家坪站至李螞區間設置的兩座施工通道合并,不僅是少挖斷一段市民出行的主路還實現了車站和區間的統一管理,縮短了通道長度,使李家坪站至螞蝗梁站區間隧道提前貫通,成為整個重慶軌道交通九號線首個貫通的區間隧道,該項改變的重點是讓路于民;三是加強與周邊5個社

今年高考期間,中建交通四川公司志愿者為高考學子送去了一份關愛,鼓勵她們考出好成績。
區居民的互動,秉承民生工程造福人民的原則,項目部黨支部積極協調設計規劃將施工通道調整為地鐵永久出入口,方便了附件居民乘坐地鐵的便利,無形中給他們增加了地鐵出入口通道,滿足了居民的訴求,得到了居民的一致擁護。
技術創新 減震降噪保眾安
爆破法施工是開挖巖石隧道最為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法,但爆破產生的噪聲、粉塵、地震波對地面建筑、周邊居民不可避免的產生影響和困擾。但傳統的爆破技術炸藥消耗量多、爆破振速大、爆破噪音強、粉塵多等諸多缺陷。四川公司項目部黨支部決定從最大限度減少居民影響入手,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論證,采用水壓爆破工藝進行特殊敏感地段施工。嘗試水壓爆破技術,在爆破孔口堵塞水袋及炮泥,不僅降低了炸藥用量,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爆破噪聲,一舉獲得成功。而且水壓中的水分迅速霧化吸附爆破煙塵,取到減噪降塵的雙重效果。
中建交通四川公司重慶地鐵9號線六標段項目負責人黃文亮還告訴我們:在進行爆破作業時,項目部還采用了延時爆破工藝,通過定制半秒延時雷管,在實際爆破過程中將爆破時間從原來的毫秒改為半秒將能量釋放時間拉長,在爆破振速監測中振速明顯降低,大大降低爆破振動對地面建筑物的影響。其次是采用沿開挖輪廓線打設減震孔,隔孔裝藥,引導爆破能量傳播方向,阻斷爆破噪音的擴散,控制爆破振速。多措并舉,切實有效降低爆破不良影響,使擾民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深受周邊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中建交通四川公司項目團隊還針對開挖襯砌和站內結構施工面臨的空間狹小、作業面有限、施工條件差等不利因素,在開挖階段施工人員和車輛可能出入頻率較高,特別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影響市民通行,提出將兩側導坑相互打通形成聯絡通道,利用聯絡通道組織車站開挖,展開工作面,不僅騰出路面讓市民通行還提高了開挖效率;為適應這一改變,項目團隊在站內結構施工階段,采用門形滿堂支架法施工,根據結構施工荷載,支架架內設置通道并驗算其安全系數,滿足架體內通行的需求,真正將臨時施工用路交還于民,得到了市民和相關部門的一致稱贊。

每年來實習的大學生,中建交通四川公司都選派技術精良的老師傅輔導他們,讓他們真正學到一門好技術將來服務社會。
綠色環保施工 還人民群眾綠水青山
爆破施工產生的揚塵一直是城市環保施工的克星,對城市的污染和給人民群眾帶來很大的危害。中建交通四川公司重慶地鐵9號線六標段項目部在克制揚塵方面毫不松懈,從施工現場、作業面、場內運輸途徑等幾個方面的揚塵源頭抓起。在施工現場的施工通道洞口、拌合站和臨時存渣場部位設置了隔音和防揚塵擴散措施,采用彩鋼棚進行了全封閉。多管齊下,還人民群眾一個青山綠水和溫馨生活的環境。
從作業面進行防塵管控。在隧道內作業面放置濕式纖維除塵機,使爆破煙塵快速吸附纖維柵板,通過高壓水沖洗沉淀。少部份煙塵通過施工通道內設置的多道噴淋設施,達到降低煙塵排放速度、附著水滴沉淀降塵的作用。對站內土方開挖裸露的地面及時固化或覆蓋,并要求四級以上風力天氣嚴禁土方運輸、開挖、回填、房屋拆除等作業,全面減少了揚塵可能產生的機率。
從施工作業點到場外傳播路徑進行防塵管控。中建交通四川公司重慶地鐵9號線項目部在嚴格管控車輛道路運輸中可能拋灑滴漏對環境的影響。做到道路硬化,專人清掃,車輛沖洗、定量裝載、覆蓋嚴密等多道防線有效阻斷了揚塵的傳播途徑,確保了在施工的區域內老百姓有一個綠色、溫馨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黃文亮還介紹說,重慶地鐵9號線項目的400M開挖斷面屬于城市大斷面淺埋暗挖車站,其安全風險、施工難度不言而喻。一旦出現問題對施工人員和老百姓的安危不言而喻,為解決這一難題,項目部巧借外力,并聯合重慶大學知名專家學者通過對車站圍巖進行系列的分析研判,研發出“地鐵車站中間鋼管立柱開挖方法”,讓該區域的施工不安全系數大大減少,從不同層面保證了老百姓的出行安全。該工法在李家坪站開挖施工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圍巖自穩性等積極作用,也加快了施工進度。
為避免圍巖的二次擾動帶來的安全風險,中建交通四川公司項目團隊還采用“門字架挑頂工法”,即在進入車站正洞提前5m按照車站正洞開挖輪廓切線方向進行挑頂工作,進入車站后采用門字架先與車站開挖輪廓相切的方向進行開挖,然后繼續沿車站正洞開挖輪廓進行開挖,從而完成了車站工序轉換,將原本需兩次開挖的工法調整成一次開挖,降低了因多次施工可能出現的土體坍塌帶來的路面安全風險,保證了人民群眾的安危。得到了設計部門的高度肯定并在重慶地鐵線路的設計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運用。
( 來源: 人民網 責編:杜燕飛、羅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