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經濟增長將逐步從內部主導轉為外部主導,外向型經濟將帶來工業品特別是消費品產出的上升。政府已經將抑制資產泡沫作為市場主要導向,可以想象,中國國內投資將會有進一步的下降。
中國出口產品中,主要出口產品是各種電機產品(第85類)和機械產品(第84類)。這類產品一般屬于中等附加值,其單價較高,對鋼材使用量貢獻低。鋼鐵和鋼鐵制品出口可能會繼續增長,但是貢獻度下降。
因此在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中鋼材占比將會下降。整體經濟的收益上升,但原材料需求占比下降,主要收益將集中在制造業部門,也就是說工業企業盈利將會逐步好轉,然后逐步轉化為企業資產負債表修復和企業擴大投資。
全球經濟好轉的情況下,全球制造業好轉也將伴隨著全球建筑業好轉,而全球物流業也將好轉。企業的盈利將逐步傳導至每個環節的產品上。重型卡車、挖掘機等各種運輸機械和工程機械也將逐步好轉。
這種傳導機制下,中國國內實體經濟中,消費將會逐步好轉。消費相關行業的補庫,也將逐步產生額外的需求。這主要就是集中在家電行業、汽車行業。從全球經濟好轉的情況來看,發達國家家電、汽車銷量的增加將使得中國家電和汽車行業的出口進一步增加,從而使中國這兩個行業的盈利和產出進一步增加。然而在行業政策上,由于2016年已經開始的汽車稅負減免政策帶來了汽車銷售的井噴,在2017年可能不太會出現繼續高速增長,因此我們預計新的增長主要來自家電而非汽車。
中國基建投資可能仍然將起到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即在經濟增長不如預期時,使用基建來防止經濟快速下降。而一旦經濟開始轉好,政府主動投入基建的占比就會減少,但是今年開始的PPP投資在2017年還會延續。
房屋銷售開始回落,而政府現在對房地產的認識是防止房價過快上漲,防止房價過快下跌。所以這個過程中,將會通過行政的手段對不同地區的房地產和土地政策采用不同的策略。從今年的銷售來看,部分一線城市的庫存已經偏低,而政府試圖擴大土地投放將集中在這些城市。房地產企業的投資預期可能會有所上升,并且在2017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